月经过多、功能性子宫出血(崩漏等)
1、牛
牛,有黄牛、水牛,以及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,本草称毛犀等。牛肉、牛角、牛黄、牛肝等均可作药用。最著名的如牛黄,医疗功用较著,牦牛角和犀牛角性能相近,水牛角也有类似性能。
【性味】肉:甘、温,无毒。水牛角:苦、寒。牦牛角:酸、咸,无毒。牛角腮(角内嫩骨):苦、温。牛乳:甘、微寒。
【成分】肉含维生素A、B,烟酸,蛋白质,脂肪,无机盐等。牛乳含维生素A、B,烟酸,蛋白质,脂肪,糖等。
【功用】牛肉:补中益气,滋养脾胃,强健筋骨,消水肿。水牛角:主治时气、热毒、风火头痛、吐血鼻衄。牦牛角:主治惊痌热毒、诸血热病。牛黄:镇痉、镇静、清心、退热、解毒。牛蹄甲:能止血、消瘀、接骨。牛角腮:止妇女崩漏带下。牛乳:止渴、养心肺、润皮肤。黄明胶(牛皮胶):滋阴,补血,止血。牛鼻:安胎、治腰痛。百草霜(牛粪):治肝炎、黄疸。
【便方】1.脾虚久泻甚至脱肛、面浮足肿、脉弱者:黄牛肉煮浓汁喝,有健脾止泻之功(古方有“霞天膏”治脾虚久泻,即系黄牛肉熬制而成)。
2.久泻久痢,妇女崩漏、带下不止:牛角腮烧存性,研细末,红糖水送下,每服1至2钱,一日2次。
3.怀孕妇女腰痠腹痛、漏红,习惯性流产:牛鼻丸,每服2钱,一日2次(牛鼻丸处方:当归、川断、杜仲、白术各2两研末,牛鼻一个煮烂为丸。牛鼻丸为中成药,江苏苏州中药房曾有供应)。
4.流行性乙型脑炎,高热惊厥:水牛角片,3岁以内每日1两,3岁以上每日2两,水煎2小时,一日2至3次分服。一般用药一周以上,或用到病人完全清醒时为止。曾治疗49例,全部治愈(天津药物研究所资料)。
5.乙脑壮热、鼻衄、大便色黑,血分热毒: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配方,但其用量为犀牛角之十倍。曾用牛角汤和脑炎汤(牛角、石膏、板蓝根等)治疗35例,治愈率为71.4%(广东佛山资料)。
6.小儿高热惊搐(包括流脑,乙脑等):京牛黄2至4分,研细粉,以生石膏、大青叶各1两,煎水送服,一日2次分服。或牛黄2分,陈胆星1钱,朱砂5分,天竺黄1钱,共研匀。5岁以上者,每服2至3分;5岁以内者1至2分。以鲜石菖蒲煎汤送服,一日2至3次。
7.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百草霜(黄牛粪)晒干或烘干,取3斤于水中泡2小时,再加水煮沸,充分搅拌,过滤去渣,加陈皮5两,再煎浓,然后加白糖2斤,约得2,500毫升,装瓶备用,每服25-50毫升,一日2次(黑龙江资料)。
8.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:水牛角1至2两,削成薄片,加水煎2小时,一日2至3次分服。疗程两周至1个月。上海儿童医院治疗20例,患儿年龄1岁半至11岁,服药期间均未用激素,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在一周内控制症状。治疗后随访,在2至7个月内,大多数未见症状复发。
9.青腿牙疳(包括出血性紫斑、齿龈出血等):黄明胶3至5钱,加适量水,炖热溶化后,加入黄酒少许搅和,一日2次分服。
10.慢性支气管炎,咳嗽哮喘:牛胆汁干燥粉,装入胶囊,每次食后服2至3丸,一日2至3次。
11.跌打损伤,瘀血腹痛,腰痛,筋骨痛:牛蹄甲1两,文火煮3至4小时,冲入黄酒少许,一日2次分服。
12.火灼伤:据国外资料报导,一妇女被火灼伤手臂,痛不可忍,她立即把手伸入旁边冷藏的牛奶桶内,其后医生观察,发现灼伤处伤势意外地减轻了,此后该医生在诊治灼伤病人时,即用在牛奶里浸过的纱布敷于伤口,果然很快见效。
13。电光性眼炎:用新鲜牛奶点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