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会员查询
  • 会员入住

第2节   宣导养生的萌芽

      宣导,又称导引、吐纳之术,至晋代道士许逊著《净明宗教录》,书中才提到“气功若成,筋骨和柔,百关通畅”,把导引称为气功,后世逐渐流传开来。

导引术的起源,据考证至少在5000年以前(《气功杂志》1981(2)).其产生与狩猎活动有关。原始人在狩猎的前后,披上兽皮,插上羽毛,戴上花朵,模仿某些动物跳跃和飞翔的姿态欢舞起来,以示祝福和庆祝。久而久之,发现这些动作、歌舞有舒壮筋骨的良好作用。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了一批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墓葬,其中有一件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的舞蹈纹彩陶盆,彩绘主题是三组舞蹈画面,人物突出,神态逼真,为我国古代导引术的起源及某些动作提供了佐证(《气功杂志》1984(1)).

此外,与原始人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关系。人们在疲劳体乏时闭目静养片刻,或伸展一下肢体,即感到轻松舒适;腰腿酸痛时自行拍击,或按摩之后,即减轻不适感;胸闷气短时徐徐吐气后,即气和胸舒,古人在这些体验中,逐渐萌生出一些被后人称之为“气功”的锻炼方法(《气功杂志》1981(2)).前人悟出“作为舞以宣导之”可以保健,《内经》说:“中央者,其地平以湿,天地所生万物也众,其民食杂而不劳,故其病多痿厥寒热,其治宜导引按跷。故导引按跷者,亦从中央出也”。“舞”和“导引按跷”都是一种原始的导引术。最近有人认为我国古代的《河图·洛书》及《周易》早已露出了炼丹功法奥秘之端倪。清代学者江慎修《河洛精蕴》从气功角度对《河图·洛书》及《周易》作了许多探索(《中华气功》1989(4)).

还有一件文物很能说明春秋以前及战国初期的气功发展状况。出土文物《行气玉佩铭》大约是公元前380年左右的玉器,上面刻着: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萌,萌则长,长则退,退则天。天几春在上,地几春在下。顺则生,逆则死”。生动地描述了气功锻炼的全过程及其作用,足以证明导引行气在战国初期就已经流传较广了(郭沫若:《奴隶制时代》人民出版社1973,262).在《庄子·刻意篇》中也记载了吐纳导引的具体功法:“吹响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此导引之士,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”。由此可见,早在《庄子》之前,导引就已经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了,并颇受人们的喜爱。

综上所述,导引术的萌芽,最早是与原始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有关,并逐渐由无意识到有意识,由被动到主动地开始运用宣导之术。这在当时医药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,对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、防治疾病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并为战国以后导引术的形成与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分页阅读: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
慧雅古医图书网,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。
慧雅古医图书•养生驿站 » 中医养生大全

发表评论